首页 >> 数字电能表

原材料市场西部钢铁行业受益产业转移液压元件

2022-08-10 22:35:46

原材料市场:西部钢铁行业受益产业转移

原材料市场:西部钢铁行业受益产业转移 2012年07月12日 来源: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正式与公众见面。业内人士指出,《目录》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这为西部地区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政策支持。随着产业转移和差别化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一大批工业项目将相继在西部地区落地开工建设。  当前,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钢铁企业,不仅应当充分运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规划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优势突出、支撑带动能力明显的重大项目,更应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和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促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构建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

《目录》突出产业转移差别化政策要求

《目录》根据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各个地区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结合产业转移工作特点,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结构类似、资源禀赋相当、发展水平相近的原则,进一步划分出东北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

《目录》强调对产业转移的引导性、体现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与现行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的行动指南。其引导性主要是通过明确各地承接发展哪些产业更具有比较优势,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来实现;差异性表现在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提出了不同的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并按照在当地优先发展的次序排序,同一个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各有侧重;一致性体现在区域发展定位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其他区域规划取向的一致上,各地产业发展方向与本地“十二五”相关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录》有两大特点:一是体现了差别化政策要求。如钢铁产业,全国以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限制产能扩张;在西部地区则是规划布局、增量发展,明确项目建设不作等量淘汰的规定。同时,《目录》也支持西部地区承接其他产业转移,鼓励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例如,《目录》鼓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微电网建设,提出加快风电规模化发展,发展太阳能热利用;同时,对汽车、装备、轻工纺织等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差别化引导和支持政策。二是突出强调科学规划和总量平衡。《目录》特别强调,要在综合考虑资源、能源、市场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重点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如钢铁产业,《目录》强调其产能总量控制在规划以内,根据区域市场需求适度地调整增量。《目录》中列出的各省区项目,也充分体现了对西部钢铁结构优化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目录》着眼于解决产业承接地之间的盲目竞争、产业无序流动、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等问题,对于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需要。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分区,并要求在政策上区别对待。《目录》通过明确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区(带)和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产业流向比较优势更突出的区域,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

二是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要。近年来,各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但在工作过程中,东部的产业往中西部哪些区域转移更有发展潜力,西部承接哪些产业更有比较优势,尚缺乏政策引导,存在盲目无序转移的现象。《目录》有助于明确方向,指导区域间错位发展,推动产业转移从无序走向有序。

三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录》致力于为要素合理流动指明方向,引导东部地区腾出空间发展高端产业,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提升产业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西部地区的西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钢铁产业没有被列入《目录》,这主要是考虑了当地的资源和环境容量等。

西部钢铁行业应冷静做好衔接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是坚持内需为主,限制产能扩张,以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在综合考虑西部地区区域市场、资源保障、环境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量发展的政策,在项目建设时不做等量淘汰的要求。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国家此次出台的产业转移政策和差别化产业政策,西部地区特别是钢铁产业要冷静对待,做好衔接工作,确保政策落地,企业受益。

相关专家认为,西部地区产业健康发展应遵循几项原则:一是科学规划积极有序推进。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西部产业有序发展、健康发展;加强重大项目科学论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标准、规范,防止低水平过度发展和重复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让地方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西部相关产业发展要立足国内和周边国家市场需求,新上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在空间布局和建设方案上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发展支柱产业、培育优势产业作为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积极发展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以及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产业,支持企业发展高技术、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合理规划和有序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注重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以新疆地区为例,新疆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机遇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已率先实施产业转移对接,一大批产业转移项目已达成协议、签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央企业在新疆新开工项目共196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到4581.37亿元,实际完成701.48亿元。2012年,计划开工项目178个,项目概算投资达到7243.15亿元。

产业对接工作先后引来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的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到新疆落户,仅2011年6月份的产业对接就涉及煤电煤化工、有色、化工,同时还吸引了煤化工、纺织、机电、建材、有色金属、物流等16个行业的招商项目,以及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如东风汽车集团、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陕西重型汽车公司、中国一拖。除以上项目外,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农机制造、石油装备制造、煤矿机械制造等,也纷纷落户新疆。

我国钢铁企业也抓住历史机遇,以产业援疆为突破口,加快项目落地。宝钢、首钢、新兴际华、山钢集团、江西新钢、山东石横特钢等一大批钢铁项目在新疆开工建设,使得新疆的钢铁产能由不足1000万吨,迅速上升到近5000万吨的产能。

相关专家建议,各援疆的钢铁企业在转移项目的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工艺升级、设备升级,推动钢铁产业升级,防止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转移到新疆发展,避免东中部地区的项目在新疆简单复制。建设的钢铁项目应突出比较优势,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实效,要注重发挥资源、区位、政策等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合理确定承接产业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钢材主导产品发展方向,避免产业的同质化竞争。“钢铁产业转移到西部,办法和思路多一点,机遇就会多一些。”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进军新疆的钢铁企业已经不再限于发展钢铁项目,有的已经转向钢铁物流、钢材深加工和采矿业等方面。例如,近日,沙钢集团紧紧抓住霍尔果斯铁路“东联西出”战略,计划年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2团投资18亿元,新建一个占地9500亩的铁路物流园。该园区分为保税物流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区、冶金循环区园三个区域。按照设计要求,铁路物流园区将建设宽轨厂25条、准轨厂27条、换装厂16组,将成为中国面向中亚、中欧的重要战略铁路通道。太钢集团和阜康市金鑫铸造集团签订了总投资59亿元,年产200万吨钢结构生产项目。据悉,该项目分3期5年建成,建成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此外,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喀交会经贸合作签约仪式上,叶城县人民政府与山东临钢公司签订了年生产40万吨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选矿和20万吨的冶炼项目。这些项目既避免了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又开拓了发展的新思路,值得钢铁企业借鉴。

(本文来源:阿里巴巴)

德国klapp

谐波治理

壁挂炉e9故障怎么处理

周国雄

化妆品加工化妆品oem

大海服装

友情链接